住院部走廊的消毒水味像层黏腻的膜,糊在鼻腔里挥之不去。我攥着那份赡养纠纷卷宗,指腹在“秦兰“这个名字上反复摩挲——三天前她打电话时,声音里的疲惫像浸了水的棉絮,“陈律师,我爸的药盒空了,他们连换药都忘了......“话音未落,就被一阵瓷器碎裂声打断。
此刻302病房的门虚掩着,脆响和哭喊正从缝里挤出来:“凭什么就得我停下活计?大哥开公司,小妹嫁得好,就我是个做家政的!“推开门的瞬间,我看见搪瓷杯的碎片在墙角闪着冷光,白色药粒撒了一地,像谁不小心打翻了银河。病床上的老秦半倚着,氧气管从鼻孔垂下来,浑浊的眼睛在三个子女脸上逡巡,嘴唇翕动着,发出“嗬嗬“的气音,却吐不出完整的词。
大儿子秦建军攥着张缴费单,指节泛白如骨:“我每月给五千还不够?非要我放下公司不管?“他西装袖口的商标还没拆,在惨白的病房里格外扎眼。小妹秦晓梅把包往床头柜一放,金属链条撞出轻响:“我刚请了保姆,总不能说辞退就辞退。“只有二女儿秦兰蹲在地上,一片一片捡着药粒,指尖被碎瓷片划出血珠,染红了白色的药片也没察觉。她抬头时,眼里的红血丝像蛛网:“陈律师,您看这......“
老秦的病历本厚得像块砖,某页“脑梗塞后遗症“的诊断结论旁,有行被涂改三次的小字:“子女轮流陪护“。秦兰的指尖划过那道最深的涂改痕:“一开始说好三家轮班,“她翻着陪护记录,纸页边缘卷得厉害,“大哥来了三天,说公司有紧急会议;小妹请的护工,总在我不在时偷偷早退;最后还是我天天守着,手里的活儿......推了七八个客户了。“
她手机里存着和客户的聊天记录,某条写着:“李姐,实在对不住,我爸病着走不开,您找别家吧“,后面跟着三个鞠躬的表情。“做家政的,信誉最要紧,“她苦笑了下,“推一次单,可能半年都接不到回头活。“
去秦建军的公司时他正站在落地窗前打电话,窗外的车水马龙衬得他像座孤岛。“不是我不孝顺,“他挂了电话从抽屉里翻出张泛黄的照片,少年时的他搂着父亲的脖子,父亲手里举着个崭新的篮球,皮质在阳光下泛着光,“这是当年爸用三个月工资买的,说'我儿子要当球星'。“他喉结滚了滚,“我现在开公司,就是想让他觉得......我没辜负他。可他躺在这里,我除了给钱什么都不会做。“
秦晓梅的美容院飘着甜腻的香薰,她正对着镜子涂口红,红得像团火。“我嫁了个二婚的,家里还有前婆婆要伺候,“她用涂着红指甲的手指点着计算器,“每月给爸两千,加上大哥的五千,够请最好的护工了。“镜子里的她突然顿住,从包里掏出手机,点开段语音——老秦含糊不清的“梅梅“两个字,像块浸了水的海绵,软得让人心头发酸,“他去年还能走的时候,偷偷去金店给我买了个镯子,说'我家梅梅不能受委屈'。“
社区网格员张姐跟我讲起他们家的旧事时,正蹲在老秦以前种的小菜地旁拔草。“老秦当年重男轻女,“她捏着把发黄的豆角,“单位分的房子给了建军,说'儿子要传宗接代';给晓梅的嫁妆是台缝纫机,说'姑娘家要会过日子';秦兰结婚时,就给了床旧棉被,说'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'。“她把豆角扔进竹篮,“可现在守在病床前擦身、喂饭、换尿布的,偏偏是秦兰。“
矛盾彻底炸开是在老秦的颅骨修复手术同意书上。八万块的费用单摊在桌上,秦建军皱眉说“公司资金周转不开“,秦晓梅当即翻了脸:“上次护工费你就拖了两个月!“秦兰没说话,默默掏出信用卡刷了单。账单寄到家里时,她丈夫的声音在电话里发颤:“我们房贷还没还完,儿子要上学,你这单推了,这个月生活费都悬了......“那天晚上,秦兰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坐了一夜,凌晨五点才发现老秦的药盒空了——她忘了提醒护工换药,就像当年父亲忘了参加她第一次接家政活时的“开工宴“。
我去银行调取老秦的流水时,发现了些藏在数字背后的秘密。过去十年,他每月给秦建军转两千块,备注写着“帮儿子周转“;给秦晓梅的三次转账,刚好是她结婚、生子、买美容院的时间;秦兰买房时,他的转账记录是空的,只有邻居说“老秦那天蹲在菜地里哭,说'我亏欠了兰兰'“。但最近一年的流水里,有笔五万元的转账格外扎眼,收款方是秦兰的儿子,备注歪歪扭扭:“给外孙交学费“。
秦兰的儿子把作文本递我看时,字迹还带着孩子气的歪斜:“外婆每天给外公擦身,外公含糊地说'兰兰好',外婆就背过身偷偷抹眼泪。“作文结尾画了三个手拉手的人,旁边写着“希望妈妈不那么累“。纸页右下角,有滴晕开的墨迹,像颗没擦干的眼泪。
调解那天,我把老秦的药盒摆在桌上,七个格子里各放着张纸条:“秦建军:2024.3.5未按时送药““秦晓梅:2024.4.12护工早退““秦兰:2024.5.20通宵陪护“......“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说,赡养不仅是经济供养,“我指着法条,声音轻下来,“更是生活照料、精神慰藉。你们爸要的,或许不是钱,是你们能坐在他床边,听他说句含混的话。“
秦建军的脸涨得通红,从包里掏出张银行卡,塑料卡片在他手里抖得厉害:“这里有十万,先交手术费。“他突然别过脸,“其实公司没那么忙,我就是怕......怕他看见我笨手笨脚喂水的样子,觉得他儿子没出息。“秦晓梅的口红哭花了,像朵被雨打蔫的花:“上次我带前婆婆来,爸拉着我的手,把存折塞给我,说'别受委屈'。“她掏出手机,翻出张照片——老秦坐在轮椅上,手里举着她刚买的丝巾,笑得嘴角流了口水,“我请了长假,这阵子我来守着。“
老秦突然用含糊的气音说:“......都好......“他抬起没力气的左手,枯瘦的手指颤巍巍地指向秦兰,又划向秦建军和秦晓梅,像要把三个孩子的手,拢成一个圆。秦兰蹲下去,把父亲的手贴在自己脸上,掌心的温度烫得她眼睛发酸:“爸,我们都在。“她转头对哥哥妹妹说,“手术以后,大哥每周三下午来,小妹负责周末,晚上我来,咱们排个表。“
手术很成功。我去回访时,正赶上秦建军给老秦削苹果,果皮连成条没断,像条完整的时光;秦晓梅在读报纸,把财经新闻换成了老秦爱听的评书;秦兰在整理药盒,每个格子都贴了标签:“早8点:降压药““晚6点:助眠片“。“昨天爸说想吃饺子,“秦兰笑着说,眼角的细纹里盛着光,“大哥买了馅,小妹和的面,我包的,爸吃了六个呢。“老秦躺在床上,嘴角咧开个模糊的笑,右手虽然还不利索,却紧紧攥着三个子女的手,像握着块失而复得的珍宝。整理卷宗时,我看着那张手术同意书,三个签名挨得很近,秦兰的名字在中间,笔画把哥哥妹妹的名字圈成了一个圈。突然想起秦兰说的话:“其实我们争的哪是钱啊,是爸当年那句没说出口的'你们都重要'。“
老秦的药盒后来换了个新的,秦兰在盖子上画了朵向日葵,花瓣上写着三个小字:“都好的“。阳光透过病房的窗户落在上面,泛着温暖的光。我突然明白,亲情里的账从来算不清——老秦过去的偏心或许带着时代的局限,子女如今的计较里藏着未被满足的期待,但赡养的本质,原是给彼此一个机会,把过去的褶皱慢慢熨平,让血脉里的暖,重新流动起来。
就像那盒药,重要的从不是剂量多准、牌子多好,而是递药时那声“爸,该吃药了“里,藏着的、终于说出口的爱。